暗灵功共九重,每重共九重。是81部天阶功法的收尾之作,也是压轴之作。该功法完成时间较晚,故此也比较完善。时间线大概是三代修士晚期,四代修士初期。所以没有人修炼过,创作完成后就被丢进魔坛了。天阶功法,从正道视角看,是36部。从魔道视角看,是49部。从三道视角看,是72部,含散修。但是从作者的上帝视角看,是81部。所以主角的功法是存在信息差的,既绝大部分天地大能都不知道有这部天阶功法,并且品级不详。并且该功法丢进魔坛前,一样进行过定位。且由于某些原因,只定位了前四重,判定为天阶中品。其实如果第五重也被定位的话,那么必定是天阶上品第一。第五重名为暗灵炼,属于十阶星辰境的能力,境界不拖后腿的情况下,可以炼化星辰了。设定为九九,是为了功法的完全性。后四重,本书的故事和境界,根本就用不到,乃是11~14阶用的。本书只写到十阶星辰境。后四重的主要意义在于,让后世之人对活在传说中的主角,抱有尊重甚至敬畏之心。不仅是因为其功迹,德行,还是因为其实力。因为闻道有先后。暗灵功前四重,就已经够主角打遍天下,且基本无敌手。暗灵功在当时的远古时代,属于性能过剩的功法。就好像在普遍还使用I3,i5,甚至更低的时代,忽然出现一个i9。天阶功法,大多都产自二代修士时期。二代修士,大概就类似于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情况。除了第二部的主角,一人创造了150部天阶功法以外,后世基本上很少出现天阶功法。天阶功法,产出是很有限的。需要鲜血和一代又一代的生命铺路和完善。就好像本书的主角这么强,却没有能力研发出一部,地阶上,绝功法,当然也不需要。因为术业有专攻。关于第一重的暗灵阵,在创作之初,灵感残缺,并不完善。目前灵感为,九层分别:三攻,三防,三辅。比如,攻击距离(灵术的有效射程),攻速(灵力离体外的速度)施法速度(灵力在体内的运转速度),以及,灵力回复速度,移动速度,灵力精纯度。或者灵力暴击率,爆伤增幅,第一重的灵感到如今还是不够完善。主角的定位本就是六边形战士,不是刺客法师,也不是射手,更不是辅助和坦克。还有增幅程度,如果是2的平方,就是四倍攻击距离,四倍攻击距离,就已经够主角吊打一群人了。可是2的平方,又根本不够体现天阶功法的强大,3的3次方,27倍只能适配中期。要我说,最起码第四重,要4的四次方(256倍)的增幅程度才能标配该功法。但是这样的数值,又过于强大,不能每个能力都是如此。所以理想设定为每层递增。且每层只能选一样。想来想去,还是觉得第一重基础数值设定为,开平方,且为每一层以层数开平方,既第一层,一的平方,2第二层,2的平方,4第三层,3的平方,9第四层,4的平方,16,第五层,5的平方,25,第六层,6的平方,36,第七层,7的平方,49,第八层,8的平方,64,第九层,9的平方,81,因为如果是开次方的话,数值就太过变态了,根本就没法写,也没法打。比如第一层,主角在魔坛选择的是灵力回复速度,既两倍。第二层,灵元境解锁,二的平方,可选攻击距离,四倍,或者攻击速度四倍。第三层,三的平方,九倍,可选施法速度,灵力精纯度。这样一来,到了第九层,即便是81倍的爆伤,也在夸张但合理的范围内。包括第二重,暗灵盾的厚度,基础数值为1,第二层3倍厚度第三层,9倍厚度。第四层,27倍厚度。由于第一二重,是基础能力,所以全靠数值和增幅。所以前四重,使用平方制,且一二重,基数为2,3。暗影九破由于是招式,所以不计算数值和增幅。只看境界和主角自身基础灵力及其他数据。至于到了第五重,暗灵炼,因为是要炼化星辰了,所以使用次方设定和计算,五的五次方,3125倍,炼化彗星才能说的通。这样能量才足够。第九重的第九层,九的九次方,9^9,=387420489。这个能量,已经够主角摆脱死亡之阳的引力,逃离四阳星系了。不过那就不在故事之中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