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的是在清末民初的时候。有个叫胡半仙的算命先生,原本是个算命的,替人算生辰八字,算吉凶祸福,后来有一次他的摊位上来了个人,拿了一幅古画让他算命。

    说起这个胡半仙啊,祖上其实也是书香门第,父亲最喜欢收藏,家中的瓷器、字画等等那是应有尽有,他也是耳濡目染,见得多,听得多,也摸得多了,渐渐就成了半个专家了。

    为什么说是半个专家呢?

    就因为他对父亲传下来的鉴定方法,只领悟了一半,看东西呢,也只是看半截,并不全,只是这个事儿只有他自己知道,别人并不知道而已。

    他给那人算命的时候,偶然间看到了那幅画,便告诉那人画是假的,因为按照他学到的那一半鉴定方法,那画的确有不少纰漏。那个来算命的人起初还不信,后来去找卖画的人,就说自己找了个专家鉴定过了,说画是假的,没想到还真诈出真伪了,吓得那卖画的吐露了实情。

    这事儿不多说了,关键就说这个胡半仙吧。

    经过了这个事儿之后,他名气大涨啊,很多人都来找他鉴定字画和瓷器等东西,还真别说,有人靠着半部论语治天下,他则靠着半部鉴定书驰骋鉴定界,一举成名,干脆不算命了,直接改行做了鉴定师。

    但事儿就处在这一半上了,没出事儿的时候,这什么都好,他也是赚得大把大把的钱,每天乐得是喜笑颜开。可问题是,一半终究是一半,哪怕是最重要的一半,关键时候还是会出问题的。

    最终这个胡半仙栽了,就是栽在了这只学了一半的鉴定书上面。那个时候估计也是有人故意整他吧,反正不管什么理由,他自己学的不够扎实,就敢做这一行,那就是自己找罪受了。

    当时就有个人拿了一个瓷罐来找胡半仙鉴定,那瓷罐跟今天张天元看的这个高仿品水平上差不多,虽然那是清末的高仿,不过也的确工艺了得。结果胡半仙根据三个步骤,判断出那东西是真的,接下来的步骤,原来的鉴定书里面应该是有的,只可惜他没学,所以到这儿,他就确定了,并且让这个人花了大价钱把瓷罐给买了下来。问题是没过多长时间,就有人传出消息说那个瓷罐是假货,说胡半仙信口开河,害得买了瓷罐的人上吊自杀了。

    究竟是不是上吊自杀,故事里没提,但这也不重要,重要的是,胡半仙的确看走眼了,就因为自己那所谓的半部鉴定书。

    当时这个消息传出来的时候,胡半仙还不肯相信,拍着桌子说自己的鉴定结果绝对不会错的。绝对不会错的。于是便有人将那瓷罐拿过来给他重新鉴定,当时还请了不少专家在一旁看着呢。这些专家一个个也是想看笑话。毕竟要说起来的话,胡半仙可是抢了他们不少生意呢。他们巴不得胡半仙这家伙倒霉呢。

    胡半仙对这些人的想法倒是不怎么在意,他只是不愿意相信自己居然鉴定错了。可问题是,他就那半两水,再怎么鉴定,结果也是一样,因为到了第三个步骤,他就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鉴定了。

    这个时候,诚心想让胡半仙难看的那些专家一个个都站了出来,终于有人指出了问题的所在。并说明那东西其实是“移花接木”的作品。胡半仙听后当场气绝身亡,本来年纪就不小了,经受这么一下可受不了啊。

    一直到后来,这个瓷罐的谜底才被彻底揭开,据说制造这个高仿品的人,就是当时的一个瓷器专家。他因为生意被胡半仙抢了,心中不忿,便设了这么个局,故意让胡半仙往里面钻。反正他知道胡半仙就是个半仙,而不是真仙,看东西就是看一半,只要自己做得精妙。任凭这胡半仙再厉害,也是看不出来痕迹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