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于的题跋及藏印经历代藏家及画商割去,而黄苗子所藏原题跋蓝晒本也因王季迁而散失,因而对该图的递藏无法进行准确考证。

    到底如何从宋留存到今天,并辗转流落在广省?这大概已不可考究。

    但根据所见资料,对该图在广省流传百年的递藏情况还是可以进行一番梳理的。

    在相关的文献中,最早出现在中,依次记载为:

    一八二五年八月十二日:“英圃着人送到宋武宗元来,甚佳。此图仅得半截,有赵文敏跋,是真笔异物也。”

    一八二八年九月初五日:“卢英圃以武宗元来嘱题。”

    同年九月十七日:“为卢英圃题,是宋武宗元笔,内有赵松雪跋。”

    九月二十日:“卢英圃以大幅石田画来阅,不真且不佳,清湘松竹佳而未必真,已送复了。”

    由此可知,19世纪初此画已流落广城,为卢英圃所藏。

    卢英圃,顺德人,收藏颇丰。

    谢兰生于1828年在浅红冷金笺上为其题跋:“古人绘五帝图,于东、南二帝,意尤矜慎。考陈若道像,擅长而专工则在东华帝君像。

    谓:

    东华位乎震,自乾再索而得震,乃帝出应物之象,非道家不知此义是也。

    又武虞部常绘三十六帝于上清宫,其赤明天帝潜写入太宗御容,真宗见之,焚香再拜。

    盖赤帝即南极天帝,以宋火德王故也。